当前位置: 科研项目

生物安全领域

发布时间:2022-03-09        信息来源:检科院

  (一)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2016YFF0203200

  研制了莴苣花叶病毒纳米酶检测试纸条,相较于传统胶体金试纸条的灵敏度提高100倍;检测时间5分钟,适合现场使用,解决了该病毒检测试剂完全依赖国外的情况,已在韩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波兰、荷兰、法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莴苣种子检测中进行了应用并截获该病毒,防止了该病毒的扩散传播。项目成果成功阻止了植物贸易产品携带有害生物的进入,保障了我国的农林业生产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

  构建了柱锈菌科、刺盘孢属和轮枝菌属的模式标本和标准菌株的DNA序列数据库,首次在日本杜鹃花种苗上截获检疫性杜鹃花枯萎病菌,首次在日本茶梅种苗花朵上截获山茶花腐病菌;宁波出入境检疫局在该数据库的协助下,成功地从源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日本进口农作物种子、苗木及果实等可疑样品上截获了6种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这6个新物种是我国首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病原真菌新物种,也是我国口岸自设立植物检疫部门以来83年间首次截获的真菌新物种。

  (二)海量跨境生物物种查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YFF0210300

  针对跨境物种信息不清、管制目标不明确,基于物种调查、风险评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识别技术研发了海量跨境物种大数据平台;围绕重要跨境动植物物种开展的DNA条形码、固相芯片、RPA、SNP、SSR等新技术方法研究,建立了30项物种精准检测鉴定方法标准;关注珍稀珍贵和保护物种,开展了物种真伪识别和溯源鉴定技术研究,创新了红木三维荧光识别、胆粉类中药材类液相指纹识别、牛精液等种质资源活性鉴别、猫科动物进化及地理溯源技术,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口岸查验和市场监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项目开发了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活动物毫米波探测仪、物种鉴定工作站等现场查验鉴定一体化侦测设备,研发了18种检测试剂盒,涉及有害生物、珍贵中药材、花卉、海洋动物等重要物种。

  本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可系统支持跨境物种查验鉴定技术体系的建立,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海关查验、全球动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受到了有关行业部门的关注,项目成果进一步打磨凝练,可望支持早期预警、应急反应,保障公平贸易和生物安全,具有良好的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跨境多载体隐存高危生物因子风险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研究(2018YFF0214900

  研发的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分别检测寨卡病毒抗体、相思子毒素抗原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和传统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发展创新的一种定量新型检测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技术突破:一是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和纯化了寨卡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二是在保留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便携性强的优点外,还通过荧光示踪增强技术实现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定量。三是开发了血细胞反向吸附技术,除了常规的血清、血浆样本外,还可检测全血和指尖血样本,可降低医护人员因为采样操作的暴露感染风险,也为消费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方向。荧光免疫层析产品可以配合小巧的仪器实现现场快速定量检测;配合多通道、全自动仪器可以实现高通量、快速定量检测。因此不仅可用于现场检测和家庭医疗,还可以应用于医院检验科和急诊科等完成快速、定量检测,该成果已获国家科技部抗疫优秀成果推荐。